據 On The Money 報導,瑞士銀行業巨頭瑞銀集團 (UBS) 繼續推動將總部遷至美國,這是一項重大且具有歷史意義的舉措,其背景是瑞士面臨著巨大的監管負擔,而且還受到特朗普政府的積極爭取。
週一,瑞士最大的銀行申請成為美國國家銀行,這是瑞士最大銀行即將離開其 162 年之家的最新跡象。瑞銀在這裡擁有強大的財富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其經紀部門提供更多服務。反過來,這可能會擴大瑞銀在美國的影響力,遠遠超過現有的近 6,000 名顧問。
首席執行官塞爾吉奧·埃爾莫蒂(Sergio Ermotti)和董事長科爾姆·凱萊赫(Colm Kelleher)表示,他們正在計劃其他美國擴張舉措,儘管至少在公開場合,他們試圖淡化一家以原籍國名字命名的銀行落戶美國的影響。
但私下里,該銀行的官員正在為幾十年來任何大型跨國銀行的戰略最徹底的變革之一奠定基礎。據知情人士透露,正如 On The Money 之前報導的那樣,瑞銀高管最近會見了特朗普政府官員,為可能包括收購一家美國銀行或合併在內的舉措做準備。
該銀行的消息人士告訴《貨幣報》,高級銀行家警告部隊,考慮到留在瑞士的成本以及特朗普政府相對輕鬆地向美國承諾採取這一行動,此舉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瑞銀打破其長期基礎的計劃的核心是新的瑞士資本要求,這將迫使該銀行將其損失保障規模增加260億美元——該銀行認為這一數額驚人,將使其無法在全球範圍內競爭。
但正如彭博社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的那樣,留在瑞士的成本還不止於此。瑞銀是瑞士版“太大而不能倒”的美國銀行——想想美國的摩根大通或美國銀行。這意味著它不會掉落;監管機構將介入並提供援助和備用信貸額度,以克服任何流動性危機。
在美國,所謂的“TBTF”銀行正受到較低借貸成本的寵愛,而且在特朗普政府的領導下,監管也較寬鬆。但在瑞士卻並非如此。 2023年,瑞士政府幾乎迫使其收購陷入困境的競爭對手瑞士信貸。從那時起,瑞銀就一直在付出代價。
例如,瑞銀 (UBS) 希望沖銷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160 億美元壞賬債券的損失。他的政府上台後聽起來很合理。但周三,瑞士一家法院裁定註銷是非法的,引發了一場代價高昂的法律訴訟。
瑞信還有其他費用,無法在本文中一一列舉。瑞士認為,這是在監管費用之外防止再次發生CS失敗所必需的。瑞銀美國業務的消息人士稱,這些問題是財富顧問離開該公司的原因。 On The Money 獲悉,為了讓數字發揮作用,瑞士正在壓縮對大型生產商的支出,導致該公司一些最大的賺錢者離開。
白宮和瑞銀的一些人認為移居美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特朗普政府並不羞於允許在美國友好地區設立的海外公司開展業務並重建總部。
當被問及他為爭取瑞銀所做的努力時,一位財政部官員上個月證實了這一點,並表示:“這就是我們想要的。”
來到美國的一種方式是達成協議。瑞銀的市值為 1210 億美元,可以與任意數量的中型銀行合併,並且在美國銀行尋求通過收購擴張時不會受到所謂的存款上限的負擔,因為其零售銀行業務規模相對較小,存款額略低於 1000 億美元。
相比之下,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擁有2.5萬億美元的存款,因此沒有資格進行大規模收購,因為這將超出上限並控制銀行存款總額的10%以上。
瑞銀代表沒有立即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