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综合新闻 雇主資助的醫療保健費用預計將上升

雇主資助的醫療保健費用預計將上升

27
0

健康保險費用持續上漲,美國雇主作為醫療保險的最大客戶,為 1.54 億 65 歲以下的人提供支持,權衡其成本。 非營利研究小組 KFF 強調大型和小型雇主以及跨行業之間醫療保健覆蓋範圍的差異。該非營利組織發布了一項針對 27 年來贊助健康保險的雇主的年度調查。

雇主資助的健康保險個人保險平均年保費升至 9,325 美元,家庭保險平均年保費升至 26,993 美元,同比分別增長 5% 和 6%。員工家庭保險的年均繳款也有所增加。

KFF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德魯·奧爾特曼 (Drew Altman)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於 GLP-1、醫院費率、關稅和其他因素的增加,我們預計明年雇主保費將大幅上漲。” “雇主的武器庫中沒有任何新的東西可以解決成本增加的大多數驅動因素,這可能會導致免賠額和其他形式的員工成本分攤再次增加,這是雇主​​和僱員都不喜歡的策略,但公司在必要時會採取這種策略來保持較低的保費增長。”

KFF 表示,雇主資助的健康保險覆蓋的工人平均繳納個人保險保費的 16% 和家庭保險保費的 26%,從 2024 年開始保持類似水平。

規模較大的雇主,即擁有超過 200 名員工的雇主,更有可能為家庭保險繳款更多,擁有 10 至 199 名員工的公司的平均員工家庭保險繳款率為 36%,而大型公司為 23%。

小型雇主為個人保險支付全額保費的可能性也是大公司的四倍,分別為 29% 和 7%。但較大的公司為家庭提供更多的救濟,只有 5% 的員工為家庭保險繳納了一半以上的保費,而較小雇主的 29% 的員工參加了一項計劃,他們繳納了一半以上的保費。

為什麼這很重要?

美國人越來越擔心醫療費用上漲。對許多人來說,獲得醫療保健和處方藥仍然是一個挑戰,而且醫療保健集群的人員短缺和整合導致了護理質量下降的報導。州和聯邦立法者正在做出一些努力來控制這些成本,但大多數都無法對其進行重大監管。

奧特曼在博客文章中寫道:“(這些上漲)對於我們這些記得多年來兩位數保費上漲的人來說並不是一個警鐘。” “然而,漲幅仍在上升,絕對數字令雇主和僱員感到恐懼——一份家庭保單的平均保費接近 27,000 美元。”

到 2025 年,91% 的員工所工作的公司至少為部分員工提供健康福利,與 KFF 數據中去年 (92%) 和五年前 (92%) 的比例類似。企業不提供健康保險的主要原因是保險費成本太高。平均而言,76% 的符合資格的工人在提供保險時獲得保險。自 1999 年處於 80 多歲以來,這一數字略有下降。

在小企業工作的人平均比在大公司工作的人支付更多的家庭保險費用。 KFF 報告稱,在擁有 10 至 199 名員工的公司中,11% 的受保員工和 28% 的受保員工為家庭保險繳納了 12,000 美元或更多。

你知道什麼?

KFF 數據顯示,自 2022 年以來,個人保險的年均繳款有所增加。到 2025 年,擁有 10 名或以上員工的公司中有 61% 提供健康福利,這一比例較五年前的 68% 有所下降。幾乎所有大型雇主 (97%) 都提供某種形式的健康保險,而小公司只有 59% 提供。

PPO 是 2025 年最常見的計劃類型,46% 的受保工人參加了計劃,33% 的人參加了帶有儲蓄選項的高免賠額計劃 (HDHP/SO),12% 的人參加了 HMO。許多員工只有一種類型的計劃可供選擇,66% 的公司只提供一種保險計劃,但 68% 的員工可以選擇不止一種類型的計劃,因為規模較大的雇主更有可能提供多種選擇。

在提供健康福利的大公司中,19% 的公司表示他們將在 2025 年承保 GLP-1 減肥藥,而 57% 的公司表示他們不會承保此類減肥藥。

奧特曼寫道:“雇主盡其所能試圖阻止成本增加,但他們不願意使用任何策略,以免員工的負面反饋給公司帶來真正的問題。” “雇主也是一個分散的行業中的孤獨參與者,沒有真正的議價能力。他們無法控制行業整合、價格上漲或導致醫療保健成本上漲的許多其他因素。”主要公司,例如沃爾瑪,通常遍布全國各地。削弱了他們的議價能力,如果他們沒有自我保險,這就會限制他們對保險公司的選擇。小雇主了解成本驅動因素的能力有限。

人們怎麼說

奧特曼在結束演講時對現任政府的醫療政策方向提出了挑戰:“與此同時,聯邦政府剛剛在未來10年削減了1萬億美元的醫療補助支出,將支出負擔轉移到了各州,而各州也在努力減少醫療支出。政府的支出削減都沒有解決不斷上漲的醫療保健價格或潛在的醫療保健成本,也沒有幫助雇主或消費者支付醫療保健賬單。 明年可能會出現更大幅度的上升,因此成本控制可能而且也許應該成為華盛頓衛生議程上的下一個重要項目。一些州正在盡其所能實施控制醫院成本的舉措,但除了簡單的解決方案之外,華盛頓還沒有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也很少願意與護理行業合作。健康。

來源連結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