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大的汽車行業陷入困境,導致 8 月份工業生產下降,德國經濟可能面臨連續第二個季度萎縮的邊緣。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本月工業生產下降 4.3%,遠低於分析師預測的 1% 萎縮。

與此同時,汽車行業產量環比下降 18.5%,官員們將原因歸咎於每年工廠因假期而停工和生產輪班。德國工業部門佔該國GDP的30%左右,6月至8月產出比前三個月下降1.3%。這一數字也低於分析師預測的 1% 降幅。

荷蘭國際集團(ING)全球宏觀主管卡斯滕·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對德國統計局有關汽車產量下降是公共假期和生產設施變化所致的說法表示懷疑。他說:“雖然可能有一次性因素在起作用,但我們擔心工業生產的急劇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提前裝載的結束。”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買家增加了從世界各地的進口,以避免與徵收關稅相關的成本。

這幫助德國等出口驅動型經濟體的表現暫時超出了預期。布熱斯基表示:“今年頭幾個月,德國工業終於出現了期待已久的庫存週期逆轉。然而,越來越明顯的是,這種增長幾乎完全是由於預期即將徵收關稅而預期美國產品集中的結果。”

“當前工業生產的下降、過去四個月新訂單的下降以及庫存恢復至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對於未來幾個月來說都不是好兆頭。”此前有數據顯示,德國通脹率遠高於歐元區平均水平(2.4%),加劇了人們對經濟未來的擔憂。

2025年第二季度德國GDP下降0.3%,降幅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二。德國經濟研究所估計,今年德國經濟將僅增長0.2%。布熱斯基補充道:“我們仍希望財政刺激措施,特別是國防支出,仍能在未來幾個月惠及該行業。

“否則,德國政府的待辦事項清單將會變得更長,下一個項目就是需要傳統的短期刺激措施,或者至少是穩定計劃。迄今為止的月度數據表明,再次出現季度收縮以及真正的技術性衰退的風險是非常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