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早些時候,一架載有 153 名巴勒斯坦人的航班從加沙抵達南非,但沒有攜帶任何證件。乘客們在飛機上滯留了 12 個小時,南非當局聲稱以色列並未將驅逐航班通知他們,因此出於人道主義理由允許他們下機。
船上的巴勒斯坦人向一家名為 Al Majd Europe 的公司支付了 1,500 至 5,000 美元才能離開加沙。該行動由當地的一些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佔領當局協調管理。自今年六月以來,至少已經執行了另外兩次航班。
這是以色列為減少加沙人口而發布的最新計劃,這是種族隔離政權自20世紀初以來的長期目標。
從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一開始,巴勒斯坦人就被視為建立猶太國家的人口障礙。 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創始人之一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寫道,將阿拉伯人從巴勒斯坦流離失所應該成為猶太復國主義計劃的一部分,這表明有可能以冷靜和謹慎的方式跨境轉移貧困人口並剝奪他們的就業機會。
1938年,猶太復國主義主要領導人、後來成為以色列首任總理的大衛·本-古里安明確表示,他支持強制“驅逐出境”,並認為這沒有什麼“不道德”。這一願景的一部分在十年後的 1948 年 Nakba 期間得以實現,當時超過 70 萬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家園,以色列歷史學家本尼·莫里斯 (Benny Morris) 稱這是“必要的”種族清洗。
1948年後,以色列繼續努力驅逐巴勒斯坦人。 20世紀50年代,數以萬計的巴勒斯坦人和巴勒斯坦貝都因人被強行從內蓋夫沙漠轉移到當時由埃及管理的西奈半島或加沙半島。
1967年6月戰爭結束後,以色列佔領加沙、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採取了所謂的“自願移民”戰略。這個想法是創造惡劣的生活條件,迫使居民離開,包括拆除房屋和減少就業機會。
與此同時,加沙難民營設立了“移民辦公室”,鼓勵那些失去回家希望的人離開,以換取金錢和旅行安排。以色列還鼓勵巴勒斯坦人出國工作,特別是在海灣地區。巴勒斯坦人離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是永遠不被允許返回。
2023年10月7日之後,以色列看到了另一個在加沙實施種族清洗計劃的機會,這次是通過種族滅絕和強制驅逐。正如部長伊塔馬爾·本·格維爾和貝扎萊爾·斯莫特里奇等幾位以色列官員的聲明所表明的那樣,它相信自己擁有必要的國際同情和外交資本來實施此類暴行。他們甚至提出了徹底撤離加沙北部的所謂“將軍計劃”。
迫使巴勒斯坦人離開加沙的新計劃非常符合這一歷史模式。但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巴勒斯坦人被迫為被迫流離失所付出代價,而他們的絕望卻被尋求輕鬆利潤的巴勒斯坦合作者所利用。當然,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巴勒斯坦人民的財政消耗,並造成更多的內部分歧和緊張局勢。
與之前的計劃一樣,該計劃的一個核心特點是剝奪巴勒斯坦人返回的權利。飛機上所有乘客的護照上都沒有以色列出境印章,這就是南非當局在入境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原因。缺乏離開以色列佔領的加沙的合法記錄意味著這些人自動被歸類為非法移民,沒有返回的可能。
這裡有必要解釋為什麼以色列允許這些航班運營,同時阻礙巴勒斯坦傷病員和外國大學錄取的學生的撤離。病人和學生的出境將是合法的,並且意味著返回的權利——以色列不希望允許這種情況。
有巴勒斯坦人願意陷入這種逃亡計劃並不奇怪。兩年的種族滅絕讓加沙人民陷入了難以想像的絕望之中。有許多加沙人願意登上這些飛機。然而,以色列無法將我們全部轉移到南非。
在猶太復國主義佔領的幾十年裡,巴勒斯坦人一直堅持不懈。巴勒斯坦人在面對戰爭、圍攻、入室襲擊、房屋拆除、土地盜竊和經濟壓迫時所表現出的堅定態度證實,巴勒斯坦土地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而且是人們不想放棄的身份和歷史的象徵。
過去兩年,以色列摧毀了200萬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和家園。即便如此,也未能扼殺巴勒斯坦人的精神和對巴勒斯坦土地的堅持。巴勒斯坦人沒有逃離;我們會留下來。
本文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的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半島電視台的編輯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