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多年前服用的藥物仍然影響著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這是塔爾圖大學基因組研究所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得出的結論。
通過檢查愛沙尼亞生物銀行微生物群隊列 2,500 多名參與者的糞便樣本和處方數據,科學家發現他們分析的大多數藥物都與腸道微生物組的可測量變化有關。許多這些變化在人們停止服藥後仍會持續很長時間。持久影響不僅限於抗生素:抗抑鬱藥、β受體阻滯藥、質子泵抑製劑和苯二氮卓類藥物也會留下明顯的微生物“指紋”。
“大多數微生物組研究只關注當前使用的藥物。但我們的結果表明,過去的藥物使用可能同樣重要,是解釋個體微生物組差異的一個令人驚訝的強大因素,”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Oliver Aasmets 博士說。這些發現強調了在探索腸道微生物組與疾病之間的聯繫時考慮一個人的用藥史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通常用於治療焦慮的苯二氮卓類藥物會導致微生物組發生變化。與廣譜抗生素中發現的藥物類似,該研究還顯示,屬於同一類的藥物,如地西泮和阿普唑侖,其擾亂腸道菌群平衡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來自一小群參與者的後續示例。研究表明,開始或停止某些藥物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組發生可預測的變化。它支持因果關係。不過,第二階段涉及的樣本較少。但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影響是通過質子泵抑製劑來維持的。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製劑和多種抗生素包括常見的青黴素和大環內酯類。
“這是使用真實世界的醫療健康記錄對藥物對微生物群的長期影響進行的全面系統評估,”該研究的通訊作者 Elin Ork 教授說。 “我們希望這將鼓勵研究人員和醫生在解釋微生物組數據時考慮用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