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七家公司規模如此之大,以至於有能力讓全球股市崩潰,或者讓世界各地的儲戶變得更加富有。 “七大巨頭”——Alphabet、亞馬遜、蘋果、特斯拉、Meta Platform、微軟和英偉達——目前約佔全球股市價值的五分之一。
他們的估值已達到極高水平,因為投資者相信他們將成為人工智能(AI)增長和擴散的最大贏家。
但即使他們經常被歸為一類,他們的職業也截然不同,他們的觀點也不盡相同。
邁達斯對它們運行規則,以確定哪些被高估並且可能會下跌,以及哪些仍然需要運行。
1.字母表
Alphabet 擁有谷歌、YouTube、Fitbit 和手機製造商 Pixel,以及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 Waymo 和無人機送貨公司 Wing 等投機公司。
10 月 29 日發布的第三季度數據顯示,銷售額增長了 16%,超過 1000 億美元(750 億英鎊)。營業利潤增長 9%,達到 312 億美元。
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 (Sundar Pichai) 很樂觀,稱 Alphabet 的季度表現非常出色。但該公司還表示,由於數據中心和其他人工智能相關基礎設施的支出,其支出將超出預期。
七巨頭——Alphabet、亞馬遜、蘋果、特斯拉、Meta Platform、微軟和英偉達——目前約佔全球股市市值的五分之一。
前景: Alphabet 的估值是市盈率的 27 倍,這意味著每支付 27 英鎊購買股票,該公司就能賺取 1 英鎊的利潤。
儘管美國市場的估值高於英國,但這與金融科技公司 Wise 和 IT 基礎設施提供商 Softcat 等英國科技股的市盈率相似。這表明Alphabet的估值並不牽強。
構建基礎設施來爭奪雲市場的主導地位是昂貴的。不過,Alphabet 通過 YouTube 及其搜索業務實現多元化,因此其利潤並不完全依賴其云業務。
他有一些瘋狂的想法——上週的“陽光捕手計劃”,旨在為太空中的人工智能提供動力,這可能永遠不會實現——但這裡有一些堅實的基礎業務正在浪費錢。它很昂貴,但並不是特別不安全。
2.亞馬遜
這家在線零售巨頭還通過廣告和雲服務以及向企業和開發人員出售人工智能產品來賺錢。其零售業務的利潤遠低於科技業務。
10 月 30 日公佈的第三季度銷售額為 1,800 億美元,增長 13%。隨著亞馬遜與人工智能公司合作並通過其 Bedrock 服務向客戶提供許多模型,雲領域正在快速增長。
由於分析師擔心谷歌和微軟對其云服務的競爭,該股在財報發布前落後於七大同行。老闆安迪·賈西(Andy Jassy)已經解雇了員工,並表示他不會停止。該公司還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
雖然一些內部人士對裁員表示歡迎,稱公司已經變得“臃腫”,但其他人則擔心士氣。
前景: 33的市盈率並不算歷史高位,但它融合了很多成功的東西,並沒有留下太大的犯錯空間。
由於美國關稅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亞馬遜的零售增長放緩,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激烈競爭,亞馬遜很快就會失去其霸主地位。
3.蘋果
蘋果於 10 月 30 日公佈了全年和第四季度業績,與科技競爭對手相比,其增長率較為溫和。
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0%,利潤增長12%。
首席財務官 Kevan Parekh 估計,上一季度的關稅成本為 11 億美元,下一季度為 14 億美元。
儘管業績超出預期,但一些分析師表示,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落後於競爭對手,對下一季度中高個位數增長的預測表明,蘋果並未處於高增長模式。
前景: 鑑於對蘋果策略的保留,其估值很高,為市盈率的 33 倍,高於其自身的歷史標準,使其比其他一些七大股票更昂貴。
蘋果可能並未處於崩潰的邊緣,但如果新產品未能激發客戶和投資者的興趣,它可能會逐漸經歷通貨緊縮。
4.特斯拉
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10 月 22 日發布的電動汽車業務第三季度數據未達到分析師預期,導致該股下跌。
雖然銷售額達到 280 億美元,超出預期,但利潤卻低於預期。
特斯拉引用了與貿易關稅和美國稅收政策相關的“近期不確定性”,但表示從長遠來看,其對人工智能的投資將使其產品更具吸引力。
一些分析師表示,該公司的技術具有強大的優勢,另一些分析師則表示,該公司過於依賴希望而不是現實。
前景: 如果你使用傳統的評估公司每股利潤的模型,特斯拉的估值是極高的。這讓人想起互聯網泡沫時期,利潤比七俠的其他競爭對手高出 263 倍,而且預計利潤更難以量化。去年該公司股價上漲了 22%。
機器人出租車和自動駕駛汽車令人興奮,但特斯拉短期內並沒有真正取得任何成果。這裡有可能有一個非常不愉快的結局。
5.元平台
擁有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的 Meta 於 10 月 29 日發布了第三季度數據,該數據因包含 160 億美元的稅單而受到影響。
這是由於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龐大而美麗的法案”改變了其將繳納的部分稅款的核算方式。儘管沒有提供額外的資金,而且該公司堅稱,由於同一法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減少繳納的美國聯邦稅,但這足以驚動市場。
事實上,銷售額增長了 26%,而廣告(Meta 的關鍵驅動力)也很強勁,每個廣告的平均價格上漲了 10%。
但隨著人工智能專家和數據中心支付更多費用,成本增加了 32%。這表明支出將進一步增加。
業績公佈後,股價大幅下跌。一些分析師質疑更高的支出何時會帶來投資回報。
前景: Meta 的估值較為溫和——市盈率 26 倍。然而,其人工智能支出成本高昂,而且見效可能緩慢。
稅後股價下跌表明,如果 Meta 想要維持目前的水平,就不能犯錯。
七巨頭的估值正達到極高水平,因為投資者相信他們將成為人工智能 (AI) 增長和傳播的最大贏家。
6.微軟
微軟 10 月 29 日公佈的財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收入比上年增長 18%。個人計算增長不大,但其人工智能和雲業務(稱為“智能雲”)增長了 26%。結果超出了預期。
一些分析師指出,該公司在人工智能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但不確定何時能得到回報。
前景: 微軟的市盈率高達 35 倍,股價昂貴,因此犯錯的空間不大。它之前也經歷過風雨,但現在該公司的增長領域是雲和人工智能,競爭和成本都非常巨大。
對於微軟投資者來說,另一個“失去的十年”的可能性並非不可想像。
7.英偉達
英偉達是全球最大的公司,其發展得益於對人工智能芯片的巨大需求。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 11 月 18 日發布的下一份數據上。 8 月 27 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涵蓋了第二季度的情況,銷售額增長了 56%,利潤增長了 36%。
許多投資者擔心,由於美國旨在限制中國技術進步的安全限制,英偉達目前無法向中國出口。而上周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中國將贏得人工智能競賽”的言論讓他們更加不安。
黃後來軟化了立場,但對許多人來說,這一評論強調了該公司容易受到其無法控制的事件的影響。
前景: Nvidia 的市盈率高達 52 倍,專家對其商業頭腦和芯片質量進行了評價。然而,英偉達本身就是一個顛覆者,它挑戰了英特爾並取得了勝利,而且還有許多其他公司緊隨其後。
作為Midas的結論,值得指出的是,曾經是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英特爾,現在的價值還不到英偉達的4%——強者如何倒下……










